为配合即将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提出50周年,弘扬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国际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地球生灵之美”科普展览于2021年8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隆重开幕。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张亚平,ANSO主席白春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国家濒科委常务副主任魏辅文,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所长汪小全,以及来自巴西、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西班牙、乌拉圭等国驻华大使或公使参加了开幕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科协等部门相关领导也出席本次活动。
据了解,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国家濒科委、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多年来在促进中国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已帮助和推动中国34个自然保护地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推动建立了由185个自然保护地组成的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网络。
“地球生灵之美”科普展聚焦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科学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践行者、保护区的居民、生态保护科普知识传播者以及摄影爱好者等,以图片、影像、报告、现场活动等形式,讲述他们在保护区的经历、感悟以及期望,以此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本次展览就展出了关于全球近30个生物圈保护区的研究人员、巡护员、教育工作者和当地居民的照片和感人故事,中国范围只有吉林长白山与广东鼎湖山、云南高黎贡山、贵州茂兰和浙江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5家入选了此次展览并以专版形式展出,9月底还将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塞罗那举
行的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提出50周年活动中展出。据介绍,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于1960年建区,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多年的发展中积极践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使命和责任,构建了国内外知识分享和经验交流平台,协调并推动了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络共同发展,尤其在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长白山实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中走出了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符合区域特点的“人与自然和谐”的道路,在滋养和守护“东北大粮仓”,保障三江中下游及东北亚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者:张荣杰
来源: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
责编:孙雨萌
审核:刘恒瑞
长白山融媒体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