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3年减贫近九成
退出县贫困群众认可度高于98%
黑土千里,地处“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吉林省尽管资源禀赋不差,但脱贫攻坚仍然不易。“全省贫困人口中,特殊困难群体占比非常高,60岁以上的接近一半,无劳动能力的占56%,因病致贫的占69%,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省扶贫办主任张宝才坦言。
脱贫攻坚,吉林省把脱贫质量摆在首位,聚焦“硬骨头”,措施更精准,交出一份高质量的脱贫答卷:不到3年时间,减贫近九成,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第三方评估显示,摘帽县贫困人口漏评率、脱贫人口错退率均为0,群众认可度在98%以上。
“差1分合格也等于0分” 一家一户对账销号,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在吉林省采访,这样的脱贫故事听了不少。吉林省委脱贫攻坚宣传调研指导组副组长朱孟才感慨:当初识别贫困户时,“先看房、次看粮,再看有没有病号卧在床”,现在贫困户的光景变成了“两不愁三保障,大步快走奔小康”。
如今,在汪清县,小木耳成了带动近4万人的扶贫大产业,一家家龙头企业、一个个菌包厂牵头成立合作社,菌农全部入社,从产到销“五统一”,强力助推这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3.14%。
长白山林海绵延不绝,松花江水静静流淌,一路走访,深感吉林省扶贫的准、细、实,高质量脱贫凝聚起强大的攻坚合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图景近在眼前!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