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期刊丨聚焦手工艺,从传统“帽”文化看当代艺术之趣

时间:2023-07-26 来源:长白山图书馆


从传统“帽”文化看当代艺术之趣


0

帽子对于现在的人而言,是随处可见的装饰品,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挡住刺眼的太阳或遮住没洗的头发。而在古代,帽子则是一种礼仪和文化。

传说,帽饰为黄帝所发明,一开始并不是为了防寒避暑,而是用来标识统治权力和尊贵地位的,所以被官僚统治阶层普遍使用,而且当时也不叫作“帽”,而是被称为“冠”和“冕”。后续随着礼教等级秩序的建立,逐渐形成了服饰制度。现如今,帽饰已经成为一种记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

,0





致敬手工艺 少数民族的帽饰艺术




苗族银帽

苗族银帽的元素中有融合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 “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

苗族从古至今都有“以钱为饰”的习俗,所以苗族银饰即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

苗族银帽的加工,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维吾尔族花帽

花帽,是中国维吾尔族服饰中的特色之一,且历史悠久,在唐代时便有记载。

维吾尔族中称花帽为“朵帕”,是爱情的象征,是择偶信物。花帽上的刺绣工艺也复杂多样,分为丝线平绣、丝线结绣、串珠片绣、格子架绣、盘金银绣、十字花绣、钩花刺绣、扎绒刺绣等。




毛难族花竹帽

毛难族花竹帽,是供毛难族妇女当雨具用的一种精美的手工艺品。毛难族称花竹帽为“顶卡花”,即在帽底编织花纹的意思。

花竹帽是用当地出产的金竹、黑竹,精心编织而成的。在一尺余的帽面上,能工巧匠们能用金竹蔑织出数十道密细的圈圈,使帽面光滑怡人,雨渗不入、光透不进。每逢节庆男女青年对歌时,如男青年手拿花竹帽,就表明他今天是来定情的。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其实传统工艺已经慢慢渗透到时尚和艺术领域中,也许就在我们的身边。例如去年秋冬流行的虎头帽和醒狮帽,就是基于传统手工艺进行的再设计,工艺技法和生活美学缺一不可。

本次推荐的《中华手工》,里面也有介绍融入苗族银饰元素和刺绣手法的当代帽饰设计,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在用另一种方式向我们展示它别样的魅力。





期刊推荐


《中华手工》

期刊简介:《中华手工》是一本关注手工产业、聚焦手工生活、面向手工艺术爱好者的杂志。真实、客观地记录了非遗之殇、民艺之美,也引入时尚设计与新鲜创意,讲述传统手艺人与年轻创作者的故事,传递“有手感”的慢生活理念,以小而美的姿态、真而实的态度,向浮躁的社会发声。


精彩内容推荐

以帽知礼

让帽饰成为当代生活的艺术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帽工巧,亚洲之趣

帽饰如梦

好帽里的天文趣事

化繁为简,一展灵动之气

以乡间竹艺创造“帽子王国”

……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



除以帽知礼的专题以外,

往期期刊还有介绍食器工艺、陶瓷工艺等等。

翻看往期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