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神情激扬,作风昂扬。生态环境局党组带领全局党员、干部职工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从中悟规律、学方法,知行相长,将“党建红”深刻融入高质量生态保护工作中。
党建红,转化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执行力
“你好,你们区的矿泉水项目负责人到现场了吗?”这是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对接辖区内项目落地前期审批手续事宜。生态环境局锚定将长白山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对照《重点任务台账》举一反三,及时与各区和有关单位沟通,了解各类新建项目,跑在项目施工前完善相关审批手续,保障项目如期开工。对民生项目,如:集中供热工程、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等,主动告知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指导项目单位填报登记表,完善降噪、防尘等措施。
“一条一条河流的查,支流也查。”这是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全局人员高标准、严要求,在丰水期、枯水期对辖区内的河流开展各类排口检查,新发现排口34个,合并、封堵排口6个,全面完成排查并整改。
22℃清爽夏夜,五湖四海的宾朋齐聚长白山下,畅饮、畅谈。生态环境局选派3名业务骨干,组成餐饮油烟指导小组,本着规范、指导的原则穿梭在烟火气息中,与餐饮店老板、烤串小伙进行沟通、协调,督促商户对烧烤炉的油烟净化设施进行及时、彻底清洗,用前后的油烟净化效果对比说服商户积极配合环境管理工作,同时,动之以情,提升商户环境保护意识,愿意在污染防治设施上进行一定的投入。连日来,规范餐饮油烟商户30余家,让少“烟”的肉串焕发更多“火”的气息。
党建红,转化为服企助企的务实举措
生态环境局党员干部组成帮扶组,按照“到企一次完成多件事”的高效要求,对企业在建设中“三同时”落实情况、排污许可证申请、项目竣工验收、环境隐患问题整改等进行帮扶,指导企业合理统筹,提前开展相关工作,保障顺利投产见效。
在生态环境局的会议室里,几个单位的业务骨干在仔细研究《无废细胞建设指标》要求,本着服务企业、减少企业负担的原则,优化评选方式,不需要企业的发言汇报,也不调阅企业成摞的资料,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和业务,将长白山景区、二道白河名镇景区、大黄泥河景区、讷殷古城景区、老黑河遗址景区的实际情况与《无废细胞建设指标》中管理要求和标准进行评分。经过客观、认真的梳理和打分,辖区内的5个景区全被评为“无废景区”,并在网站公示。同时,推选长白山景区为“无废细胞”报至省级部门,获得省级“无废细胞”称号。
在企业生产经营设施升级改造中,积极了解国家和省级政策,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减轻财政负担;结合日常掌握的企业情况,将3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做到无事不扰;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省级执法监督示范基地。
党建红,转化为解决群众关切问题的干劲
群众事无小事,是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的共识。生态环境局坚持“大环保”的职责定位,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努力让饮用水甘甜、空气清新、声环境静谧、所见皆美。
生态环境局积极对接12345平台,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用一张表将信访工作做实做细,让每件信访案件都可回访,可跟踪,信访案件办结率达到100%,满意度持续提升。
“环境好,好在现场,如果出现问题,同样出现在现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走出办公室,到水源地踏查,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存放点检查,到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核查,到学校周边详查,到保护区调查......
全年度,辖区饮用水水源达到Ⅱ类水标准,妥妥的矿泉水;建成区内的空气PM2.5平均浓度为12ug/m3,与国家空气背景值持平,稳稳的天然氧吧。
党建红,转化为发现问题、促进问题整改的锐气
生态环境局党员、干部职工持续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领域业务知识学习、融合,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定位存在的短板和存在差距的地方,联合各区、各部门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间,切实推动问题整改到位。
党建红,赋能在“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党建红,赋能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转化路径的探索中。
党建红,赋能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中。
2025年生态环境局将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畅通生态系统联通、攻克污染防治攻坚战短板弱项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为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合提供动力。
通讯员:刘怀明
来源:长白山管委会生态环境局
初审:刘恒瑞
复审:宁国强
终审:赵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