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党员之家,我的父母、爷爷、外公都是党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我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懂得了“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幸福”。
从小,我就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准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俭持家、乐观向善。用不懈的追求、阳光的心态、执着的信念、踏实的行动丰实着家的内涵,充盈着家的甜蜜,憧憬着家的幸福……
育桃李恪尽职守 挑大梁不辱使命——事业是责任
我的母亲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大专中文系,28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年级主任、教导主任、教研员、副校长、校长工作,做过高中、小学、初中的教学工作,经历过从幼儿到高中各学段的教科研管理,经历了几次课程改革,接触过成千上万的性格迥异的孩子、教师与家长。教学至今,她历经了6个单位,她特别感谢孩子们让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份职业。28年过去了,山区人的纯朴、山区人对教育对教师给予的厚望,始终在帮助她诠释着一个真理:爱是做合格教育的基石,研是做成功教育的基础,攀是做理想教育的关键。也正是因为这份执着,这份踏实,这份憧憬成就了她:长白山优秀教师、吉林省语文学科带头人、吉林省优秀科研所所长、吉林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吉林省学会系统突出贡献个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吉林省科研型名校长等殊荣一次次垂青于她,这是动力也是责任更是价值。慢慢地咀嚼,细细的品味那忙忙碌碌的一幕幕情景,她很欣慰,耕耘和收获同在,沉重与充实并存,奋斗与快乐共享。
如今作为学校大家庭的家长,她说她是来服务的,是来承担责任的,是和大家伙来规划愿景奔好日子的。她经常说:人无所谓聪明和愚钝,要想做出业绩,唯有踏实劳动,精诚团结,高度负责,深度研究。她一直用实际行动在诠释“相互拆台会一起垮台,相互补台才好戏连台”的真理。
相敬如宾共成长 和睦相处扬风帆——家庭是港湾
我的父亲在木业公司工作,父亲和母亲均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白手起家受过穷吃过苦,但他们乐观向上、相互支持与理解,在各自岗位上勤奋踏实地工作,真的是相濡以沫人生路,风雨过后见彩虹。1994年,奶奶因病去世,他们便担起了赡养爷爷的义务,从德惠老家把爷爷接了过来,四年后爷爷安然离世。2012年,他们又把外公外婆从老家接过来安度晚年(外公外婆为农民,没有工资来源),外公从57岁患脑血栓病,至今14年了,走路左腿留有明显的后遗症,左手不能灵活运动,说话不清楚,左脚变形,已失去劳动能力,生活已不能自理。
如今,我们一家五口其乐融融,家里总是充满笑声。在外公外婆的心里,女婿是儿子,外孙女是小棉袄,女儿是工作狂。全家人动不动就聊天谈心,外公外婆总要叮嘱妈妈做老师要为孩子和家长想,要堂堂正正做人,不可以占公家便宜。说教师责任大,不容易,大家要齐心协力支持学校工作。
作为一个生活在五星红旗下的90后青年,我今年已经26周岁了,在白河林区基层法院从事财务工作,是一名公务员,从小受父母的熏陶,我对工作上的一切都充满热情,也从爸爸妈妈身上学到了孝顺的好品质,我总是对爸爸妈妈说,外公外婆吃过太多的苦,到老了我们都要当宝贝一样哄着疼着。
一家人其乐融融,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诠释着文明与和谐、传递着陪伴与关心:为老人剪指甲、修脚、染发、带老人赏花、踏青、赶集,陪老人聊天、看电视……平时是外婆做饭,周日妈妈总要想办法抢过厨房的活儿,做外婆爱吃的鱼、外公爱喝的汤,包饺子、蒸包子、烙饼,一家人调着样儿做……
我们一家五口日子不富贵,却足够殷实,房子不够大,但足够温暖。在我们这一家身上,我见证了只要勤俭经营、用心维护,彼此珍惜,幸福、踏实、满足就很容易在吃饭穿衣睡觉的日常小事中生根开花结果……
“家和万事兴”,我们家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家庭,但又是一个很不一般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构建了一个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生活氛围;有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有一个热爱生活、珍惜所有的心态……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尽孝道、讲亲情、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等传统美德。一个和睦之家需要“彼此尊重、支持奉献、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愿我们一家永远健康幸福,愿我们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出更多的温馨、和谐、向上的好家庭。
供稿:鲁冰花
编辑:舒士旺
审核:徐丽萍
扫码关注